脑海里经常回荡一种批评自己的声音,简称循环批评自己24/7模式。
在地铁里对着玻璃门的反射说自己太丑了。别人的操作行云流水如人工智能,自己的稚嫩犹如幼儿园大宝宝,说自己真是愚蠢。
每天都在把自己的短板和缺陷去与那些更优秀的人去做比较。
好像从未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去看看三年前的自己,半年前的自己,上周的自己,昨天的自己。
有把计划列入行程的习惯,因为自己很容易忘记重要的事情,迷迷糊糊的吃过几次亏后。终于逼着自己去记录无数个备案录。
几年下来,无意识的存储了不少小本子。记得小时候班上的归国日语老师说过,在80年代日本每个人身上三个口袋,三个口袋装两个小册子随身走。一个拿来记录生活必须,一个拿来记录工作必须。
80年代的电子商业还没有今天的发达便捷,可是想到了今天世界的日新月异就是来自那一批前辈的数以万计的本子的积累。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些自己留下的本子可是宝贵的财富,还是最低廉的成本,无意之中日积月累的产物。闲暇时间翻阅起来还夸因为一个课堂小拓展,自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因为曾经的我天真可爱到惊讶今天的自己,那些记录在案每天必做的事情,现在看上去井井有条却部分缺失重点,去年的我把一些小事化大了,现在看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上去那时候好像很紧张到无法自理。
上周的我还在计较一些小事情,是那种这周已遇到都已经忘了过程,很糊涂的,和预计完全不一样的变化的体验中就囫囵过去了。中间捞了很多自己没有想到的重点,犹如铺路的小石头块,踏踏实实,看似不多,回头一看,哇,三年了。
批评自己犹如不断的发现自己的BUG,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像是很多不停的去维护自身系统的小行动。在修正的过程里也许有的变化就是未知,有的就是徒劳无功,有的BUG就不是个BUG,有的是和自身这个庞大的系统的长期发展相违背的。
于是我学会了顺其自然一点,在这个随时很机械很紧张的节奏里慢慢适应。
比如我听谁说我的专业是没有用的,要一技之长,于是那天我觉得自己专业是个BUG,修正行为是去补上一个技能培训班。
可是我忘记了长远的看我应该现在先把专业学好。再去说学下技能的事情。学习能力是一样的,学习能力的高超程度来自自己的不断努力与毅力去坚持付出,日积月累,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而我随着不懂我的,不懂我行的,人。去蔑视自己,批评自己。修正自己。反而浪费了本可以简简单单完善自己学习能力的平台。
后来走在弯路上,再看看我的平台和路途的选择明白了什么叫做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和殊途同归。
顺其自然。有许多缺陷是天生的,是不能选择的,是被给予的比如误会与歧视,有许多不顺是无辜的,有许多大环境导致的一个人就只能和大家一样去接受。
但是批评自己是你自己主动的汲取负能量的行为与意识。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总是活在高压锅里的鱼最后只能是一碗浓郁的鱼汤。活得太累了。很多事情要等,等这个环境和他人和自己去成长。
根本急不来。所以顺其自然把。给自己的进化一点来自大自然的安排,自己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台机器。如果你20岁的时候批评自己的脸部有缺陷,去做了很多风险很大的整容,那么24的你觉得20的BUG修复的如何?
会不会觉得天啊20的我的胶原蛋白真是多于四年后的自己,20岁的我500度近视已经好于今天的700度了不是吗。为什么当年要批评自己的500度而不是去享受一秒的快乐呢?
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没有用的批评自己的缺陷上去。这是多么遗憾的只有一次的时空不是吗?